马云说:“物流需要外行人来搅一搅。”他的目的达到了,无论阿里巴巴最终做得如何,他举起了一面“平台”的旗帜,让所有物流老板不得不接招,使物流行业的互联网化从萌芽变成潮流,在这样的潮流下,谁能更快地完成互联网化,谁就能取得跨入电子商务的入场券。
2010年底的电子商务,以特别的方式让所有人把目光集中在了物流产业。《商业价值》杂志出版人刘湘明的文章里有一个很恰当的比喻:“2010年国内电子商务的火爆,在新年到来之前被狠狠地踩了一脚刹车”。被谁呢?当然是被跟不上的物流服务。
未被满足的需求以如此突兀的方式出现,通常意味着一个产业发生突变的拐点来临了。因为,中国物流这辆快车此时此刻正在换发动机从制造业驱动换为电子商务驱动。
一个物流企业把自己定义为“产品”或者“平台”,有什么意义?因为这将让企业明确自己的核心能力,明确谁是自己的朋友、谁是自己的敌人。
而最近“江湖”上发生的一件事可能迫使每个有野心的物流企业家明确站队,那就是阿里巴巴集团高调宣布自己的物流战略,他们只做三件事:做“物流宝”用信息把各种物流环节衔接起来;做仓储基地集中整合每个地区的转运及产品处理;做投资帮助物流企业的发展。这三件事加在一起恰好是一个完整的物流平台。平台型物流公司恰恰需要三个核心:信息是神经,仓库是心脏,服务伙伴体系是四肢,不多不少。
那一天,马云在台上说,数百家物流企业老板在台下做选择题是加入阿里系还是离开,也就是做产品还是做平台。
这选择对一些人不但容易,而且简直是山呼万岁,比如那些落地的配送公司,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一个地区性或专业性的“产品型”物流公司,只要自己的“产品”好,傍着淘宝就是上规模。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轻松,以加盟为主的“四通一达”就必定很纠结,因为马云是在逼着他们站队,站在阿里这一队,意味着必须踏踏实实做“产品型”公司,尽快变加盟为直营。想做“平台型”物流服务,靠着阿里就完全不靠谱,因为加盟商迟早会跳过自己直接接入“物流宝”,必须加紧发展信息平台和仓储枢纽,早日具备一站到位的平台能力,为其他独立电商客户提供全面服务。
而那些为制造业提供服务的物流企业,从一开始就有“平台型”物流企业的基因,阿里的昭示是来自对面的冲锋号角。我在会场见到的一个朋友,是国内数一数二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老板,当时他对我说,回去就要动员全体员工做全国营销,目标是全国各大中型电子商务公司!
马云说:“物流需要外行人来搅一搅。”他的目的达到了,无论阿里最终做得如何,他举起了一面“平台”的旗帜,让所有物流老板不得不接招,使物流行业的互联网化从萌芽变成潮流,在这样的潮流下,谁能更快地完成互联网化,谁就能取得跨入电子商务的入场券。